【大紀元201505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清泉編譯報導)數大便是美,美國家庭單位人口越來越少,對大房子的嚮往卻有增無減。在1975年典型的新屋是1645平方呎,至2005年新屋平均尺寸達到2434平方呎,2014年新屋平均尺寸更達2607平方呎。

  大房子好處確實不少,敞亮大方的客廳可以招待客人,唱起卡拉OK更有環繞感;大餐廳可以舉辦好幾個家庭的感恩節派對;每個臥房最好都有步入式衣帽間(walk-incloset)及專用衛浴間;洗衣機、乾衣機不用再躲在車庫裡,不但有洗衣間,而且洗衣間還有洗手槽、熨馬、甚至平晾少量衣服的空間;家庭電影院或發燒友音響間、舒適醇厚的書房兼家庭工作室、音樂愛好者的琴房、再來個打撞球的多功能空間,或者一個夠大的空間當三五好友的「基地」……大房子是生活難題的解答,自由的代名詞,七情六慾各得其所的空間。

  從亞洲來的移民已經覺得美國人房子足夠大了,但美國人還想更解放自己。根據房地產網站Trulia在去年底對兩千名受訪者的調查,發現有43%的美國人還想要更大的房子。

越年輕越嚮往

  如果以為年屆退休的嬰兒潮世代都一心想在空巢期縮減房子尺寸,那就錯了。Trulia的調查發現,嬰兒潮世代確有21%想縮減房子尺寸,但更有26%的人想要更大的房子。由此可見今日的退休族不但沒有因為退休或空巢而感到空虛,他們反而精力十足,不怕去整理打掃更大的房子。

  和目前的住屋相比,最嚮往住在更大的房子是年輕的Y世代,有60%的人想要住在大房子,僅有13%的人想住比目前住屋更小的房子。

  目前是職場生涯高峰期的X世代,是處於經濟能力最寬裕的年紀,有38%認為目前的住屋是最理想的尺寸,不需要更大或更小。但仍有近半的48%的人想要更大的房子,畢竟X世代的孩子仍未長大,家裏有小孩追趕跑跳碰,多半覺得房子不夠大。

  Trulia的調查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人們多半會認為住在郊區或房價比較便宜的地方,通常那兒的房子比較大,屋主應該會滿意那樣大的尺寸了。但調查發現,即便在房價比較便宜的地方,仍然有40%的人嚮往著住更大的房子。

大的代價

  新屋越蓋越大以符合美國人的想望,但是價格也越來越貴。根據房地產資訊公司ReatlyTrac2005年的新屋平均價為29.7萬,去年新屋平均價則漲到34.3萬。

  乍看之下,新屋平均價在9年間只漲了15%,並不是很了不起的數字,但是和成屋相比,落差就很大了。成屋銷售價在2005年的平均價是21.9萬,去年的平均價則為20.8萬,少了1.1萬。

  這是導致新屋銷售一直欲振乏力的主因。2005年有128萬戶獨立屋新屋銷售,去年僅有43.7萬戶新獨立屋賣出。若與成屋相比,2005年成屋售出704萬戶,去年僅售出494萬戶,下降了30%,但新屋銷售卻下降了65%

  當然,2005年是一個極端的年代,當時的房屋貸款整日充斥著不查收入、隨貸隨放的各種有毒貸款,種下兩年後法拍屋及短售屋如滾雪球般席捲美國房市。但是這個對比仍可看出越蓋越大的新屋對於房貸嚴格的今日購屋人而言,門檻確實比成屋要高上許多。

 

出處:大紀元

 

arrow
arrow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